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过引人注目,偏偏他又太小,恐怕很难在宫里活下来。而她保护胤礽的唯一方法,就是请求康熙立他为太子,这样一来,众人就都会知道,皇上是因为皇后的一句话而立胤礽为太子的。胤礽荣宠之至,又得康熙如此厚爱,赫舍里以为,再有太子这一层身份的保护,她的儿子才会健康平安的长大。
仁孝皇后这是明白,她的幼子不可能低调的度过这一生,那么她干脆就把这世上所有的光环都加在儿子身上,让这些身份耀眼到使所有心怀企图的人不敢去触碰胤礽,不敢加害于胤礽。
这是一个母亲临终前为儿子筹谋的心思,这心思康熙懂,如今他也懂了。只不过康熙明明懂得,却不肯成全仁孝皇后。
☆、第33章
“当时战事胶着,三藩几乎占据了一半的天下,吴三桂靠着反清复明正中华衣冠的口号,使得天下人心浮动,就连京师也有些局势不稳,朕甚至都已经做好了准备,一旦局势恶化,朕就要挥师南下预备亲征,而朕若一离开京师,京师便会空虚,小人便会趁虚而入,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在地位上与朕同等的人坐镇京师,方可安定人心。”
康熙沉默了一会儿,才道,“本来这个人非太皇太后莫属的。但是朕心里当时有一个顾虑,如果朕亲征时发生什么意外的话,国祚将无可传承,恐怕会引起混乱。朕在外也无法安心打仗。当时,满臣给朕的建议是,可选可靠的辅政大臣监国,一旦有不测,就由辅政大臣和议政王大臣们一起,从朕的皇子中推举出新的皇帝来。可是朕不愿意再立辅政大臣,臣子的权力过大,甚至还能遴选嗣君,这不是什么好事。所以,朕没有答应他们。”
胤礽听了康熙的话,默不作声。康熙好不容易收拾了鳌拜,将权力都收拢到了自己手里,怎么可能还愿意再立辅政大臣呢?他即便是要出外打仗,也是要大权在握的。就算是康熙迫不得已答应了,孝庄肯定也不会同意这种做法的。
当年顺治去后,康熙年幼,孝庄为巩固皇权才立了隶属两黄旗和正白旗的四位辅政大臣辅佐幼主,主理朝政,如今既然已经归政给了康熙,又何必再多此一举呢?只可惜满洲八旗大臣们,脑子里的旧有观念总是剔除不掉,总认为皇上不能□□了,就该臣子们帮忙了。这又不是八大贝勒共治的时候,一心一意集拢皇权的康熙绝不可能将权力再分散给上三旗的臣子们的。
“所以皇阿玛就直接下旨立了我为太子,以解后顾之忧?”
康熙笑了一笑:“其实你额娘临去之前的请求,朕虽没有答应,但是朕一直都在考虑。从□□太宗到先帝,从没有嫡子做过太子的先例。咱们满人的传承跟他们汉人不一样。但是入关将近三十多年了,朕就一直在想,既然汉人能立嫡长子为太子,又将这一制度延续了将近两千年,咱们满人为什么不能学呢?如果朕立了你为太子,国祚承继有望,朕也可以安心,天下人心也皆可安定。毕竟你的身份在那里,你是朕的嫡子,立你为太子,天下汉人们,都会信服的。”
“所以,朕就在你满周岁后,册封你为太子,以安天下人心,证明咱们大清后继有人,不怕将来无可传承。”
胤礽默默的动了动站的有些酸麻的腿,盯着仁孝皇后的棺椁看了一会儿,才低声道:“儿子知道,阿玛立我为太子那一日,是承祜阿哥的生辰。”
不管是为了什么样的理由,一年以后,胤礽还是被册立成了太子,仁孝皇后的遗愿还是实现了。
康熙嗯了一声,轻声道:“朕迟了一年。朕特地选了那一日,承祜福薄,没能长大,朕心里有遗憾。你额娘也没能看见你册封太子,朕心里有愧,朕选这一日,也是为了让你额娘放心。朕是要告诉她,朕会把对承祜的疼爱,也加倍放在你身上的。”
胤礽轻叹一声:“阿玛对我们,可谓是用心良苦了。”
“你如今能明白这些,也不枉朕这一番苦心了,”
康熙道,“你方才问朕,朕立你为太子时,可有遇到过一些阻力和反对。朕现在可以告诉你,阻力是没有的,反对却有。大清建国以来,但凡天子有了建储的意图,只要意向一表露出来,总是不能成真,还会遭到各种各样的反对和阻力。所以这几个皇帝,倒是没有一个是中宫皇后所出的。就连朕的额娘,当初也只是先帝的庶妃。咱们满人没有汉人的那些规矩,做皇帝要么以贤能才干为要,要么由八旗勋贵议政王大臣推举,就是朕,也是太皇太后集思广议后定下的。所以,朕仅凭你是朕的嫡子就要立你为太子,心中不服的大有人在。不过,因为太皇太后支持朕,心中不服的人不敢妄动,这反对之声也就很微弱了,但并不是没有。”
“再一个,当时情况实在是太危急了,也容不得他们反对,所以朕才得以直接立你为太子。”
胤礽知道那会儿情形一定不好,但却没有想到会这么恶劣:“那照皇阿玛的意思,就没有人是支持您立我为太子的吗?”
“当然有啊,索额图就支持,上三旗的大臣们自然都是支持的,”
康熙道,“除了他们,再就是汉臣们了。汉臣们当时已明确跟朕说过了,他们认为,太子是一定要立的,不仅仅要立,还非得立你不可。也正是因为他们跟朕说的那些话,朕才下定了决心,效法汉制,将你立为太子。”
胤礽抿唇默默的想,索额图是他的叔姥爷,他被立为太子,索额图自然得益最大,他肯定是不会反对的,只会极力促成。而上三旗是天子自将,作为康熙的忠诚追随者,无论康熙作何决定,上三旗大臣们都不会有异议的。
“那这么说,汉臣们都是支持皇阿玛将我立为太子的吗?”
“你这么说也不尽然,不过,就算他们不是真心支持,至少也不是持反对态度的,”康熙道,“当时只有两个人向朕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朕觉得,这两个人的想法应该很能代表汉臣们的心思了。”
不等胤礽再问,康熙就直接说出了这两个人的身份:“一个是当时的武英殿大学士熊赐履,一个是当时的兵部尚书现在的保和殿大学士王熙。熊赐履在康熙八年的时候就跟朕说,要朕效法汉制,举行经筵并且设立起居注官,后来承祜出生,他又劝请朕效法汉人的立嫡长子为太子的制度,让朕立承祜为太子。朕当时没答应他后一个要求。后来康熙十四年天下局势动荡,熊赐履又劝朕立皇太子。这一回,朕应了他,也是因为这个,朕才把他从翰林院掌院学士擢升为武英殿大学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