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一种人生境界 (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 自我人生经历的启示
一
高尔基年轻时参加过一些知识分子讨论民族国家问题的沙龙聚会,那时的高尔基还是一个面包工。有一次,一位大学生轻蔑地问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高尔基有什么信仰,高尔基自信地回答:“我的信仰是从我皮肉上熬出来的,比哲学家强!”我从这句话得到的启示是:每一个人都有资格以自己的人生体验参与到创造精神财富的队伍中来。
现在,我之所以有勇气写出关于人生美学的观点,也正是出于这一信念。虽然我不敢说“比哲学家强!”但我希望它会对很多人有所帮助。因为那种熬我们皮肉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并仍在经历着的。而且人们是以基本相同的身躯在基本相同的大环境中经历着所以,在个人是个性的感觉中必然蕴含着一些共性的东西。这就构成了我们互相交流人生感悟的基础。
同时,在这本小书中,我的理论阐述也都是以人生体验为基础的,都是对实际生活中的人生经验的分析结果。我想通过这一分析探索美学发展的新途径的可行性,而不想建立一个结论式的理论体系,我要通过这本小书开拓可能培育出一种新的美学理论的土地,而不是在上面树起一面理论体系的招牌。本着这一原则,我首先要做的是,把我的感受形成的过程,也就是熬皮肉的过程复述给读者,我希望这会有利于对本书的理解。
这是我的一段往事,这种事情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过,但也算不上传奇,它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男女之间的一段恋情。一个有妻儿的中年男人和一个初入社会的女孩的故事。这种事情并不罕见,没有太大的刺激,我也不想把它当作一杯开胃酒捧给读者,以求你有兴趣把这本书读下去,我只是觉得这样做更公平些和更透彻些。我想说的是,人生美学并不是奇思幻觉,不是灵感的突现,它是由一颗平常的头脑,在平常的生活事件中获得的感悟。你完全可以拿自己或你所了解的生活经历来检验它,评判它。我不想对你说:“你必须相信它。”我只想把它从孕育到生成的整个过程老实地写给你,然后坦率地问一声:“你看如何?”
一九八八年,我幸运地在一家报社当上了编辑,那年我三十三岁。人们说三十岁的男人有魅力,那么三十岁的男性编辑在那些汗湿着手写出第一篇短文的女孩子心中,简直就是一座茂盛的山林。就我个人的感觉而言,三十岁的男人是饥渴的。这种为人夫父之后的饥渴不同于未知春闺的男孩子们既神往又畏缩的企盼;他们一旦感到饥渴,就会像行猎已久的枪手,深知最鲜美、最容易捕捉的小鹿出没在哪条山林小径。
你也许以为我的婚姻是不幸的,我的家庭是令人难以忍受的,你猜错了。我的妻子在众人的评价中是既有思想,又有才学的贤妻良母。我的家使每一位客人感到温馨典雅充满情趣。我的儿子更是健康活泼,聪明可爱。总之,我是生活在一般人羡慕不及的幸福中。但我总感觉到自己的情欲像一架大钢琴,妻子只能弹响其中的一两个琴键,其余的大部分都默默的渴望着鸣响。温馨的家庭对那些寒风中的苦旅是渴望的福址;而对感到情欲无法满足的人却像没有门窗的牢房。当妻子早已不能唤起我的激情的时候,一封读者来信像鼓锤般激荡了我的心。她与我未曾见面却有几封书信来往,那些信虽然都是关于文章写作及修改的讨论,但我们心中都能体会到那是在同一个异性通信,字里行间闪动着一丝幼稚又诱人的情愫。我从心中知道她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女孩,她也从信中知道我是一个坦诚的中男人。这一封信与以往不同它的情感更浓一些,为我的想象提供了丰富的前提。
我知道是该见面的时候了。
春风日暖,绿色渐浓,我们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了。我感到自己身心中一种从未有过的柔情被唤醒了。在她的身上我体验到自己作为男人的力量。在妻子面前我象个小孩子是个被关心照顾的弱者,在她面前我却换了个人似的产生了一种责任心,一种大哥哥式的慈爱我被这从未有过的感受陶醉了。
当我们的关系密切到难分难舍的程度时,我向妻子提出离婚的要求。经过许多的周折,我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因为我不能过分地伤害妻子,我希望妻子能主动地离开,但这是不可能的。终于,那女孩有了自己可以坦然公开的男朋友,我退了出来。
二
那一段日子是我一生中最沉默的时光。在寂静的山林中我感到冷落,在喧闹的街市上我感到孤独;在渴望见她又竭力压抑情欲的挣扎中忍受着折磨;在怨恨妻子又为自己的负心而惭愧中承受着煎熬。我为自己有获得爱的能力却没有享受爱的权利而悲哀。我眼里的整个世界都象是灰色的、溢满了粘液的可恶的东西,想抓的抓不住,想脱离的甩不开。
那些日子,唯一能安慰我的是妻子的宠物——一个很丑的布娃娃。我把它放在办公桌的一角,长久地对着那丑得可笑却憨态可掬的笑脸发呆。
我在默默的凝视中把痛苦和委屈向丑娃倾述着,好象用一支无形的笔把一切都写在了她的脸上。但我写得越多,越感到不安,因为她回报给我的安慰越来越少,渐渐地竟有一丝嘲讽向我飘来。她好象对我说,你的痛苦太浮浅,仅仅把一件事情中给你个人带来的打击看作是人生中绝对的苦难,说明你的心胸太偏狭。这使我豁然懂得,我不应仅仅在自怜中寻找痛苦的原因。我之所以如此难过,是因为在这件因我而起的事件中,我给另外两个女人造成的伤害远远大于她们给我的伤害。
是我唤起了一个女孩的思慕之心,然后又带她走入春情弥漫的山林小径,这一切都曾被我看作是把幸福和欢乐带给了她,这样我就一心只想使每一次见面都那么陶醉,那么尽兴我就是为了这些才来找她的。现在我想起那时时闪现在她眼中的忧虑迟疑;想起每当这时我都运用所有的才智与激情,以一些最能打动人心的话去激起她心湖中一层又一层新的涟漪并每次都在她的就范中自鸣得意的往事;想起她做出最后决择的日子那憔悴的面容沙哑的嗓音。我为自己据说很迷人的笑容后面的冷酷与贪婪感到羞愧和恐惧。自己不是曾为她的痛苦又痴心的恋情得意洋洋过吗?那么又有什么理由说只是为了使她幸福才找她的呢?做为一个中年男人,我想要的只是激情中的享受,而一个刚刚走入生活的女孩子她想要的只是这些吗?
那女孩的痛苦还能使我不安,而妻子的痛若却曾令我厌烦,因为这影响了我激情奔放后回家时余兴未尽的心绪。妻子继续做着她早已做惯了的一切,家里依然那么清洁温馨,我每天照例脱换着她洗净熨平的衣裤。但从她孤苦无助的表情中我深深地感觉到她的悲哀。我曾坦率地对她讲了一切,因为我想,即便我同那女孩的关系意味着一种对正常伦理道德的败坏,但我起码要在真诚中保持心灵的坦荡和纯真。而且我也愿意通过这种真诚扩展心灵体验情感的范围,我不愿在假象中把心灵包裹起来。现在,它真的成了我体会妻子的痛苦的触角了。
当我不再把妻子看作幸福的阻碍,不再把她为我做的一切看作是沉重的十字架;当我从对丑娃的凝视中走出自己的痛苦,超越了曾经那么强烈地要享受一个女孩的欲望时。我开始用被痛苦洗涤过的心去体验妻子所做的一切。我深切地感到,妻子已经爱到除我以外一无所有的地步。而且这种爱建立在她的精神气质、她的情感追求和她的文化水平及她的聪慧所赋予她的、对她所爱的人的精神世界的理解和珍惜的基础上。这种爱曾经给我带来那么美好的初恋。
我感到丑娃似乎具有某种神奇的功能,她竟能给我这许多的启示。然而我清楚地知道,那都是本来就蕴含在我心中的,只是在我向丑娃倾诉的过程中。在我不知不觉地把内心的一切用无形的笔写在丑娃的脸上时,我又从她的脸上象读一本书或看一部电影一样看到了我自己内心中的情感。这也正是美学中提到的对象化的状态。当那一切都还进行着的时候,我来不及也顾不得把心中的感受说给谁听,我只一心想着怎样多和那女孩见几次面,怎样离开妻子,总之我那时只一心想着怎样满足自己的欲望。当一切都已结束,我在痛苦中进入沉思时才在对丑娃的倾述中听到心中的另一个自我。
这个自我是在对象化的过程中被发现的,向丑娃倾述本身就是一种对象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从自我的痛苦走向别人的痛苦,这时我才对整个事件有了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不再是只从一己欲望出发,只看事件中对自己有利或不利的两种片面了。
在对象化的过程中我的心灵在超越欲望的高度上实现了对整个事件的全面的静观。所谓静观是一个美学中常用的概念,它指的是人的心灵以一种超越欲望和利害计较的态度观察事物的状态或境界。正是在这一境界中我才体会到那女孩和妻子的痛苦,当我重新以静观的眼光看待我的情感在整个事件中的发展历程时,我领悟到当时我正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跟着欲望走,为获得更富刺激的享受排除一切阻碍;二是在痛苦的洗礼中超越欲望,获得心灵的升华。
如果我循着欲望的引导,走第一种选择,排除一切阻碍,也就是采取一切有利于满足欲望的手段争取与妻子分离,同那个女孩结合,我最终会获得成功的。但要实现它,我必须把自己的心用欲望团团包裹起来。使我对妻子的痛苦、尤其是对她的爱的内在价值同我的心灵之间的联系视而不见。我还要采取所有必要的手段使那女孩离不开我,直到我能离开她,也就是不再为她而激动时为止。我深知自己的情欲不会在任何一个异性身上汇成一片永不干涸的湖泊,被情欲燃烧的我会象干渴的行人扑在一眼泉水旁狂饮一气,然后继续走我的路,——一条寻求新的泉水的路。她们中的每一个只能是我无止境的追逐过程中的驿站。做为过客,我对每一个驿站的需求都将是急切而短暂的。我走向她们只是出于我的需要;我离开她们同样仅仅是出于我的需要。在这整个过程中,我必须把自己的心灵包裹好,以便肉体无阻碍
无牵挂地充分享受一番。
既然我是包裹着心灵或扭曲着心灵离开妻子踏上这一寻找泉水或驿站的旅程的。因此在这一路上我也只能以肉体的情欲住进肉体的驿站。如果我想解开心灵的包裹,我就会发现我的妻子重新站在我的面前,这意味着我将再次陷入内心两种力量的矛盾冲突中。我与妻子之间的关系,它还凝结成一种价值取向的沟通点,这就是我与人世间的善良、纯洁、真挚等等一切美好情感的联结,如果我脱离了这个沟通点,就意味着我随着自己的情欲走入了与以上那些情感相隔离的一己欲望满足的窄小天地。
这是不是说,我对那女孩的爱恋就丑恶呢,不是的。它同样是出于对人间美好事物的追求。其中既有心灵之间的融合,也有肉体上的欲望。如果我是与她同龄的男孩或是同样的单身生活,我们的结合将是美好的。这结合同样能凝结成我与人世间美好事物相结合的沟通点。但我的身份迫使我只能先破坏原有的同妻子一同凝成的那个沟通点,然后才能重新同那女孩结合。这一破坏必然以对我自己的良心的包裹和扭曲为前提,也就是说这种破坏不仅是婚姻的更是心灵的,而且双方无一避免。那么我还能以一颗残破的或被包裹着的心灵同那女孩实现美好的结合吗?这里问题的关键是,我对她的爱恋中,有多大成分是心灵融合的渴望,又有多大成分是肉体享受的欲望。在我们的情感还朦朦胧胧的时候,前者和后者是联系在一起的,但到了我们的关系只有破坏我原有的婚姻才能达到我所希望的程度时,我开始察觉对她的爱恋中,肉欲的成份越来越大了。我那么热切地要实现同她的结合,无非是要尽情地享受一个新的、年青的女人。如果我在这种欲求中以破坏原有的爱情婚姻为代价实现同她的结合,就表明我使自己的心灵屈服于肉体的渴望,同她的结合将不再是灵与肉的整体的融合,她就只是我满足肉欲的对象,这不是对她做为灵与肉的整体的破坏吗?这种双重破坏中的结合是我最初的目的吗?我还能说这是我对人世间美好事物追求的结果吗?
我不能在破坏了心灵与人世间美好事物相结合的沟通点的前提下渡过一个充实而幸福的人生,仅仅把人世看作实现肉欲的天地的人,他的心灵如果是清醒的,就必然处于同人世相敌对的状态,这样的人生是真正孤独痛苦的人生,因为这种孤独与痛苦不再是人生真谛的载体,而是人生的堕落与败坏了。
在这第一条道路的显而易见的结局面前,我那澎湃的激情开始平静下来。我清楚地意识到,要使对她的爱恋仍然保持原有的,对人世间美好事物追求的性质,就不能以破坏同妻子间的关系为前提去实现对她肉体上的占有与享受。相反,当我不再仅仅把她看做是肉体享受的对象时,当我不再那么满怀幽怨地看她时,我对她的美好可爱的一切感受得更为深切。我放弃了第一条道路,放弃了占有她的欲望,回到了妻子的身边,但这绝不是因为惧怕走第一条道路会引起的矛盾冲突和痛苦麻烦。现代的社会环境已不象从前那样对离婚给予太多的非难;妻子又是个理智而善良的人,不论怎样痛不欲生,都不会做出不利于我的事情。而且我
也不是心灰意冷的归人,我是怀着舒畅的心情以重新发现的目光走入家庭的。同时,我回到妻子的身边,并不是因为那女孩不再是我爱恋的对象,她曾唤起我许多美好的情感。我在那一段恋情中的感受永远是对人生中美好事物的真实而深切的感受。生活对我不是不公平的,而是给予了特别的厚赠,因为它使我感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人生境界的内涵,这种境界我以前都是在文艺作品中看到,而现在我却切身体验到了。这一境界就是心灵的超越升华。超越是对物欲的狭隘性而言;升华是心灵超越物欲后达到与对象世界的融合过程及融合中的感悟。
在整个事件的过程中,我大概的思想历程是以跟着感觉走为开端,最终从感觉中获得了对人生真谛的理性认识并由此站在了更深刻、更广泛地感觉人生的新的起点上。如果读者认为这话难于理解,我将把我的心灵在整个事件中超越与升华的过程简略地复述一遍。
三
我同那女孩的关系是从一种朦朦胧胧但又是那么诱人的欲望开始的,后来这种欲望越来越明确,越来越迫切。我随着这欲望走入一场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时,发现自己处在了人生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