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安史之乱以来,李隆基、杨玉环的故事成了文坛的热门话题,特别是白居易的《长恨歌》问世以后,唐宋两代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对这段历史进行了反思。坊间还出现了《杨太真外传》、《玄宗遗录》等着述,对天宝遗事描述得更为详尽,为后来的戏曲创作提供了更多的资料。
宋元以来,它更是成为戏曲和说唱文学的重要题材。诸宫调、院本、杂剧、南戏、传奇、弹词、鼓词中,都有有关于这个故事的创作。
到了金元易代之际,剧作家们对杨、李二人的故事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关汉卿写过《哭香囊》,庾天锡写过《华清宫》、《霓裳怨》,岳伯川写过《梦断杨妃》,王伯成写过《天宝遗事》,但是这些剧本都已经亡佚,唯独白朴的《梧桐雨》流传了下来。
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秋雨梧桐叶落时”之句,饱含凄清幽怨的意蕴,金元时期,李隆基与梧桐的细节,受到诗人们的重视,与白华、元好问有联系的冯璧、姚枢、袁桷等人都为名画《明皇击梧桐图》题诗。白朴的《梧桐雨》,很可能是在这样的创作氛围中受到启迪。
《梧桐雨》楔子写唐玄宗李隆基在太评无事的日子里,不问是非,耽于享乐,贻误朝正,竟然给丧师失机的安禄山加官进爵,并让他出经任范阳节度使,替大唐镇守边境。第二折写李隆基与杨玉环七月七日在长生殿乞巧排宴,两人恩恩爱爱,情意,绵,绵,“靠着这招新风,舞青鸾,金井梧桐树映,虽无人窃听,也索悄声儿海誓山盟”,相约生生世世,永为夫妇。第三折是故事的转折点,天宝十四年,杨贵妃正在品尝她喜爱的、从岭南快马加鞭运到京师的荔枝,安禄山谋反的消息忽然传到,李隆基携杨贵妃仓皇逃走,至马嵬坡,六军不发,将士们诛杀了杨国忠,又又奏请明皇杀杨贵妃,李隆基在不能自保的情况下,只好令高力士将杨贵妃带到佛堂中,让她自缢。“黄埃散漫悲风飒,碧云黯淡斜阳下”,经过这一场激变,一切的券力、荣华、海誓山盟,尽皆烟消云散,尘归尘,土归土。
《梧桐雨》的第四折,是全剧最精彩的部分。唐肃宗收复两京后,李隆基闲居西宫,他悬挂杨贵妃像,与之朝夕相对;他满怀愁绪,思念过去的杨贵妃,怀念过去的月夕花朝;他想到无券柄的苦恼,孤辰无限的凄凉;他在梧桐树下盘桓,“常记得碧梧桐阴下立,红牙筯手中敲”,到如今“空对井梧阴,不见倾城貌”,一切美好的事物和时光,皆化作了风烟,成了追忆。
在落叶满阶,秋虫絮聒的气氛中,李隆基做了一个朦朦胧胧的梦,梦中杨贵妃请他到长生殿排宴,不料二人才说上一两句话,梦就被惊醒了。梦醒后,李隆基只听得窗外的梧桐树上,雨声潇潇,紧一阵慢一阵,淅淅沥沥,一点点,滴碎人心……
从中唐开始,历来描绘、评论杨、李二人故事的作品,或侧重同情、赞誉杨、李二人生死不渝的爱情,具有浓郁的悲剧气氛;或偏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