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唐军阵前。
梁将在那里骂的口干舌燥,李超却跟手下八位总管围在一起看一幅地图。
“南北六百里,东西一百里,全都是这样的平原肥沃好地吗?”
“嗯,差不多吧,有少量盐碱地、沙地,其余的都是好地。”
“这些地都还是水浇地?”
“灌淤土、草甸土、盐渍土、湖土、沙土,其中灌淤土和草甸土的熟土层很厚,起码有三尺多深,甚至有不少达到五尺深,这类土壤的地,占了这六百里平原的约八成。”
一片吸气之声。
尉迟老黑以前是打铁匠出身,但也种过地的。而单雄信、程咬金、苏定方几个更是大地主出身,对于土地可谓是相当的熟了。灌淤土和草甸土他们并不陌生,这种土也就是最适合耕种的土壤。
三到五尺深的熟土层,意味着什么他们很清楚。这意味着,这是能称的上为膏腴之地的上等沃土,插根筷子都能发芽了。
这样的地,不论是种麦子还是种粟甚至是种稻种豆,都毫无问题。哪怕是最简单的粗放式耕种,撒把种子下去不管,也都能有收成。
曾经的关中平原也是如此肥沃,但现在关中平原已经大不如从前了。他们没想到,在西套,还有如此好的地。
八成的这种好地啊,简直是一块金子的地。
“这里的光热充足,天气好,气温也好,种什么长什么。”李超也是叹道。
“可我不是听说这边少雨干旱吗?没雨水,没种出好庄稼?”程咬金蹲在地上,看着地图问李超。
“这里确实比起关中平原要少雨多旱,但你也看到这里到处都是青绿。虽然少雨多旱,可这里能引黄河水啊,地下水也多。不论是挖渠引黄,还是打井取水,都是非常的方便。这里的地,可都是水浇地啊。”李超解释。
“水浇地?”
连将门出身的薛万彻都不由的惊讶起来,没办法,水浇地这三个字太有份了。就算是关中平原,水浇地也是不多的。水浇地和坡地旱地,那是没法比的。一块水源充足的水浇地,其价格可能是同地方旱地的数倍之多,甚至能相差十倍都有可能,水浇地,那就是天字号地。
就产出,也是没的比的。山坡旱地,缺水,打井取水都困难,天时好些还好也能有不少收获,一旦遇旱少雨,可能就是颗粒无收,甚至连种子都要赔进去。
而水浇地,那是旱涝保收啊。
随便种种,亩产两三石那是不成问题。就如李超所说的一样,这里甚至能种植水稻。水稻对水的需求是巨大的,连水稻都能种,那还会缺少?
真正的水浇地啊,能把人羡慕的流口水。
黄河自西套的黑山峡入境,从石咀山头道坎北的麻黄沟出境,由南至北纵横全境,蜿蜒整整八百里。
有了这条黄河,使得西套其实又是一个八百里秦川,甚至黄河的水量是远远高于渭河泾流的,能提供更多的灌溉水源。
李超还发现了一个重要的事实。
那就是后世中国的四百毫米等降雨线,也就是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的划分线,此时还在西套的北面,比后世的那条线向北移了不少。
或者说,此时这条线还没有从北面往南移那么多。
在后世时,那条分界线的划分,正好是沿着长城一线,也就是沿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一线,这条线就造就了牧区和农区的分隔界线。
而现在,这条线还不是在贺兰山,还在更北面一些,这就使得西套平原的气候并不是后世那种比较严重的半干旱少雨气候,而是还是比较湿润,比较适合农业种植的气候。
这里的生态还不是那么的脆弱,水资源还是比较充足的,仅凭平原上遍布的那些湖泊就能知道了。
从秦朝起,中原王朝不断的向此地移民,进行开发垦荒,他们充分利用黄河的水资源,开挖引黄河水渠,秦渠、汉渠、光禄渠、七级渠、尚书渠、御史渠等等,许多渠道至今依然还保留着,还在使用。
“汉渠,灌田五万余亩。”
“薄骨律渠,灌田十余万亩。”
“御史渠,灌田二十余万亩。”
“光禄渠,灌田十余万亩。”
“特进渠,灌田六万余亩。”
......
李超每说一句,一群总管校尉们就惊呼一句,罗士信更是扳着指头在那里一个个的数,等李超报完,他惊呼,“灌区足有七十万余亩地,天啊!”
一群总管也跟着惊呼,七十万亩地啊,还全是水浇地,想想就惊人,关中平原现在都未必有这么多水浇地。
这样的水浇地,如果按一年收三石每亩,那岂不是说就这么一个灵州平原,就起码能年收二百余万石粮食?
这还是没有算上其它还没有通渠的地,那些地的数量还更多,没有水渠,也一样是能耕种的,只是产量要低些。
单雄信也在扳指头。
“每兵每月按一石半计需,一年需粮十八石。五万士卒,一年需粮九十万石,若计上战马、驮马等,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