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看到对面的阿拉伯武装分子摆开了强攻村镇的阵势,在居民楼顶观战的爱尔兰外籍兵团“穆罕默德”营指挥官伊斯坎少校不由得皱了皱眉头。虽说在围绕牧场控制权展开的攻防战中,阿拉伯人表现得不堪一击,但这群武装暴徒的破坏力依然不容小觑。
少顷,只听得夜空中传来“砰”的一声闷响,仿佛是有人拔开了酒瓶塞,然后是截然不同于普通炮弹飞行时的低沉尖啸声。伊斯坎少校没有挪动脚步,也没有变换身形,而是深吸了一口气,凝眉注目地望着阿莫纳镇子北部。转念之间,一枚大口径迫击炮弹便落入这座村镇,视线中,浓稠的黑暗突然跃起一团刺眼的烈焰,振聋发聩的爆炸声随之袭来。如此强劲的爆炸,必定在一瞬间震碎无数的窗户玻璃……
“苏丹的死亡之锤……”
熟悉的声势令这位前奥斯曼帝国近卫军军官自顾自地嘀咕了一声。现代构造的迫击炮公认的起源是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发明者是俄国炮兵大尉列昂尼德-尼古拉耶维奇-戈比亚托。此后经由两次巴尔干战争以及两次世界大战的催化,迫击炮成为了各*队必备的制式武器,苏俄军队和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尤其青睐这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且成本低廉的武器。30年代,俄土两国在地形条件复杂的高加索地区爆发了武装冲突,双方军队都大量装备并使用了迫击炮,其型号规格之多、产地之杂世所罕见。此后奥斯曼帝国陷入长期内战,迫击炮继续成为交战各方钟情的战术武器,到了内战后期,老朽的奥斯曼帝国大势已去,奥斯曼帝*队的武器装备开始大量流散至周边国家和武装势力手中。对面这群阿拉伯暴徒使用的迫击炮,正是奥斯曼帝*队列装的120毫米重型迫击炮,其威力优于76毫米身管火炮,因而被赋予了“苏丹的死亡之锤”这样一个威猛的绰号。该炮系由奥斯曼帝*方聘请德国工程师专门设计,其重量只有普通火炮的六、七分之一,一个4-5人迫击炮组就能够徒步运送整套装备弹药,能够将十多公斤重的炮弹投射到三四公里之外,而且可以在战场上进行持续快速的射击,非常适合为步兵提供火力压制。
第一发射击就打在了镇子范围内,阿拉伯人遂以每分钟7-8发的速度进行无差别射击。他们的迫击炮弹小半命中了镇子里的建筑物,其余落在了建筑物之间的道路和空地上,而除了少数未爆炸的臭弹之外,所有的炮弹都迸发出了应有的威力。那些被击中的建筑虽然没有直接倒塌的,但要么是屋顶被掀飞了一角,要么是外墙被炸出了大窟窿,还有两栋燃起了火,屋子里的人情况恐怕不会太好,而那些落在建筑物之外的,即便没有给这里的守卫者和普通居民造成人员损失,也必定在精神心理上对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与威慑。
在重型迫击炮无情肆虐这座犹太人村镇的同时,两挺由卡车搭载的12.7毫米重机枪也相继开火了。这种又笨又重的家伙光枪身就有三十多公斤,机动性远不及通用机枪,射程和威力又不及小口径机关炮,陆军强国当中,只有苏俄、日本以及旧英国大量装备军队,用来对付敌方步兵、轻装甲车辆以及中低空飞行的作战飞机,而大英帝国日落之后,英军的诸多武器装备沦为军火市场上的廉价货,其中一些辗转到了中东战场上,被阿拉伯武装用以对抗奥斯曼帝*队。
伊斯坎少校无意让对方的快速火力持续肆虐这座村镇,他用本部自带的无线电步话机向迫击炮组发令:“第1、2、3、4迫击炮组,射击方位正北偏西34度、仰角45度,校正射击!”
得到指令的四个三人迫击炮小组只用了不到十秒的时间调整射击参数,旋即进行了首轮射击。他们使用的是爱尔兰陆军1940年定型装备的80毫米迫击炮,别看这种迫击炮口径比旧奥斯曼帝*队的重型迫击炮小了不少,但得益于火药技术的发展和炮弹构造的技术性改良,这种60毫米迫击炮在单位时间的火力投射反而超过了“苏丹的死亡之锤”,使用标准型爆破弹的最大射程为3300米,稍逊于德国人为奥斯曼帝*队设计的120毫米重型迫击炮,而射击精度的提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种因重量级不同而造成的差距。
那些阿拉伯武装分子没有在120毫米迫击炮的最大射程位置轰击阿莫纳镇,而是将装载迫击炮和重机枪的卡车停在了离镇中心大约两公里的山坡上,这是他们严重缺乏军事素养的一种表现。防守方打出的第一发迫击炮弹堪堪越过了卡车,落在那些等待进攻号令的阿拉伯骑手们当中,顿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