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书香小说网 www.sanxingcable.com,最快更新穿越时空之抗日特种兵最新章节!

    锦州简介

    锦州是中国环渤海地区的重要开放城市,地处辽宁省西南部,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一座素享盛名的商贸重镇,更是一座生机勃勃、蕴含巨大发展潜力的现代港口城市。锦州市1985年被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为甲类开放城市,1987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辽东半岛对外开放城市,1992年在国家统计局进行的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评比中居第40位。

    地理位置

    锦州地处辽宁省西南部,北依松岭山脉,南临渤海辽东湾。与葫芦岛,盘锦,朝阳,阜新,构成一小时经济圈。

    锦州市地貌结构为“三山一水三分田,二分道路和庄园”。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海拔400米的山区,向南逐渐降到海拔20米以下的海滨平原。山脉连绵起伏,东北部有医巫闾山脉,西北部有松岭山脉,大、小凌河、女儿河横贯境内。

    锦州市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独具特色。锦州南临渤海,北依松岭山脉,位于著名的“辽西走廊”东端,是连接中国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交通枢纽。京哈铁路、秦沈铁路客运专线、京哈公路、京沈高速公路、辽宁滨海公路横贯全境。锦阜、锦朝高速公路及102线国道使锦州与周边城市形成了“一小时城市群”。锦州和葫芦岛跨市大桥通车大大加速辽宁省省政府构建“锦葫大都市圈”的步骤。锦州港是中国沿海最北部的一类开放商港,已跻身于中国港口二十强。锦州机场是辽宁省西部唯一一座达国际4c级标准的民航机场,已开通锦州--北京、上海、大连等中转联航,可飞往全国各地。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大大增强了锦州的城市影响力和经济、文化的辐射力,也为锦州市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现代物流中心城市奠定了天然的基础。

    锦州物华天宝,地产丰饶,素有“海上锦州”的美誉。锦州市拥有海岸线总长97.7公里。近海水域面积12万公顷,沿海滩涂面积26.6万亩,25万亩近海渔场。锦州还是辽宁省主要产盐区之一。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煤炭、石灰石、膨润土、萤石、花岗岩等。全地区目前已发现矿种有48个,已开发利用22个。膨润土储量为亚洲第一。

    行政区划

    锦州现为辽宁省省辖市,下辖凌海市、北镇市、义县、黑山县、古塔区、凌河区、太和区,松山新区(原凌南新区与南站新区),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为10301平方公里。

    锦州市辖3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锦州市面积10301平方千米,人口310万人(2008年)。

    凌河区面积41平方千米,人口38万。邮政编码121000。区人民政府驻解放路五段25号。

    古塔区面积28平方千米,人口40万。邮政编码121001。区人民政府驻人民街三段2号。

    太和区面积459平方千米,人口16.8万。邮政编码121011。区人民政府驻解放西路226号。

    松山新区行政上属凌河区。

    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161.06平方千米,人口10万。邮政编码121000。

    凌海市面积2495平方千米,人口53.7万。邮政编码121200。市人民政府驻大凌河街道。

    北镇市面积1694平方千米,人口53万。邮政编码121300。

    黑山县面积2436平方千米,人口64.38万。邮政编码121400。县人民政府驻黑山镇中大中路189号。

    义县面积2482平方千米,人口44万。邮政编码121100。县人民政府驻义州镇。

    城市人口

    2008年末全市户籍人口442万人,其中,市辖区人口140.6万人,农业人口为301.4万人。有汉、满、蒙古、回、朝鲜等30多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6%。

    2008人口出生率为7.25‰;人口死亡率为3.46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00‰,比上年上升了1.06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为98.6%。

    气候特征

    锦州市位于中纬度地带,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常年温差较大,全年平均气温8c一9c,年降水量平均为540一640毫米,无霜期达180天。气候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各有特色,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较强。为发展农、林、牧、渔各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006年完成机耕面积513.5万亩,机播面积399.0万亩,机收面积127.2万亩。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有效灌溉面积175.5千公顷,其中节水灌溉面积43.5千公顷。

    历史沿革

    锦州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证明,自远古以来,锦州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劳动生息,历代相传,人烟不绝,并与中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夏、商、周奴隶社会时期,这里属冀、幽二州地。春秋时期属燕地,战国时属燕辽西郡地。秦、西汉时分属辽西、辽东郡地,东汉时大部属辽东属国。三国时属幽州昌黎郡地,晋代属平州昌黎郡地。隋代时西部属柳城(今朝阳)郡地,东部属燕郡地。唐代初属营州(今朝阳)总管府辖,后属安东都护府辖,废府后归平卢节度使辖。辽代分属中京道和东京道辖。公元911-92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以汉俘建锦州”,锦州之名始于此时。金代改辽道制为路制,当时属北京路辖,元代分属大宁路和广宁府路辖。明代建军卫制,下设卫所,当时置广宁卫,广宁前、后、左、右、中(今锦州)屯卫,以及义州卫、宁远卫,先属辽东都指挥使司,后属辽东巡抚辖。清康熙元年并广宁中、左、右、三屯卫为锦县;康熙三年设广宁府,不久撤销;康熙四年设锦川府。中华民国成立后废府设县,当时各县属奉天省辽沈道辖;1928年废除道制,1929年省改名辽宁,当时各县直隶辽宁省:1931年“九amp;#8226;一八”事变后,各县皆属伪奉大省;1934年设锦州省,管辖各县;1937年口伪政权施行市制,始设锦州市,中县分治,伪省、市、县公署皆驻锦州。抗日战争胜利后,gcd曾一度建立辽西专员公署和锦州市政府。1948年10月锦州解放后,属热河省热东专署辖,1949年1月成立辽西省,省政府驻锦州;1954年8月辽东辽西省合并为辽宁省,锦州市为省辖市,以后两次成立锦州专区,1968年专区撤销后实行市领导县体制至今。

    城市发展

    锦州是辽西重要工业城市。60年代,曾被国务院命名为“大庆式锦州新兴工业地区”。80年代,被国家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经过近9个五年计划建设,整个工业发展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技术装备较为雄厚的具有相当基础的综合性工业体系,现已成为锦州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90.4亿元,位居全省第五位。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2%,增速位居全省第六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3亿元,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182.5亿元,增长21.1%,其中,工业增加值162.0亿元,增长21.4%;第三产业增加值186.4亿元,增长16.9%。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0.4∶39.4∶40.2。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0.1%、47.7%和42.2%,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6、7.7和6.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贡献率达到42.3%,拉动经济增长6.8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15003元。

    锦州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现已成为锦州市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和重要组成部分,全市个体私营业户已有15万户,注册资金30.8亿元。个体私营经济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逐步得到调整和优化。初步形成了具有锦州地区特色的产业布局。

    2006年,全市水厂日综合生产能力达82.6万立方米,供水管道长度772公里,用水普及率100%。燃气普及率95.0%,全市人工煤气供气总量达6353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达16306吨。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2026.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769.6万平方米。

    2006年,全市新增自来水管道76公里,供水管网长度达到627公里。新增煤气管道20公里,管道煤气总长为699公里。新增热水管线24公里,新增集中供热热水能力161兆瓦。新增道路长度9公里,道路总长度为425公里,新增道路面积28万平方米,道路面积达到741万平方米。粪便无害化处理场正式启用,累计处理粪便55115吨。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完成全部工程建设,日处理能力达到1250吨。

    200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6%。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21:39:4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1.7亿元,增长30.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6亿元,增长19.4%。实际利用外资9558万美元,增长43.8%;实际利用域外资金45亿元,增长40%。出口创汇完成6.3亿美元,增长1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81元,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4165元,增长11.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增幅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3%以内。

    城市绿化水平不断提高。到2006年末,全市园林绿地面积2794公顷,公园绿地面积629公顷,绿化覆盖面积3913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3%。

    锦州港煤炭吞吐首超千万吨

    锦州港煤炭吞吐量首度越过1000万吨,创下锦州港开航18年来煤炭完成量的峰值。这也是继油品在2005年完成吞吐量1000万吨之后,第二个单货种实现历史性新的突破。截至2008年9月17日,锦州港已完成煤炭吞吐量1237.2万吨,是同期的4倍。

    文化特色

    锦州是辽西古代文化的摇篮之一,经过先民开发和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存。文化艺术门类齐全,全市拥有七个专业剧团。木偶剧团始建于1949年,评剧团成立于1952年,京剧团于20世纪50年代初成立,杂技团、话剧团、凌海市艺术团、黑山县地方戏剧团。

    全市现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7个,群众艺术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9个,文化馆7个,文化站50个。

    全市拥有地市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各1座,广播节目共9套,其中市级4套,县级5套,广播综合覆盖率98.98%。电视节目共10套,其中市级3套,县级7套,电视综合覆盖率98.95%。城乡有线电视用户203860户。

    重要历史事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